- 阿翔前幾天跟同學去游泳,回來之後覺得耳朵有水,但他覺得會自己乾掉,就沒有理會。沒想到過了幾天耳朵不但腫起來、非常癢,張嘴還有點痛,看醫師才發現是得了「游泳耳」。
俗稱游泳耳的外耳道發炎
耳道是由外側1/3軟骨、內側2/3硬骨組成,深度約2.5公分,而從外到內,上皮組織會越來越薄,也更容易受傷。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當作保護層,可阻擋外來細菌、異物,但如果清潔過度,讓上皮組織裸露,就容易引發外耳道炎。
而這個病症最常發生在去游泳的時候,因為水容易進入耳朵,如果人太多造成水來不及循環,或是池水不乾淨,就可能發炎;初期症狀會是發癢發脹,接著有疼痛感,拉耳朵跟動下巴時不太舒服,如果感染更嚴重,耳朵甚至會流出分泌物、發臭長膿、聽不清楚。
泡水導致耳朵發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她處理過最嚴重的外耳炎是整個耳道皮膚都腫脹、耳道口非常狹窄,「連耳膜都完全被擋住」,但會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病人耳道已經有傷口,進水之後又不處理,所以造成嚴重發炎。
林麗慧說,耳朵長期泡水會導致發炎,「所以人家說的游泳前要清耳屎根本不好,耳垢才是可以阻擋水、異物往耳朵裡面跑的保護膜,而且很多人的耳屎其實沒挖出來,只是『推到耳道深處』,一進水馬上發脹、發霉。」
林麗慧建議游泳完,一定要用消毒過的棉花、衛生紙擦拭水漬,如果感覺耳朵積水,可以用衛生紙塞在外耳道,讓耳朵朝著地面方向,用上下跳動的方式排除積水,還是很不舒服就要道耳鼻喉科看診。
別太認真挖耳屎
一般來說,真的不建議清潔耳垢,因為耳垢累積久了其實會自行代謝掉,就像是表皮肌膚在汰換老舊細胞一樣。除非耳朵太癢時,可以適度清潔耳垢,但林麗慧也建議,要使用消毒過的棉花棒,不要用金屬製的掏耳棒,容易刮傷表皮,只要有傷口,就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炎。
另外,洗澡前、游泳前也都不要過度清潔耳朵,不然就是要用矽膠耳塞堵住耳朵,免得耳朵進水,要清潔耳朵外部,也不要用水龍頭直接沖,應該用擦拭的方式,溫和清潔。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