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0歲的陳太太,丈夫長期在中國大陸工作,本身患有憂鬱症的她,跟年長的母親一直相處不來,她對此相當耿耿於懷,加上平時有沒有可以說話的對象,久而久之開始用購物排解壓力,竟然成了一名消費成癮者!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許世杰指出,消費成癮者的定義是,個體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經常過度購物,例如預期買一件衣服,結果後來買了7、8件;而且回家後常常發現這些物品都是用不到的。
「目前關於消費成癮症的研究還不多,但是相關研究指出這可能跟腦部血清素不足有關,」而其他精神疾病,像是憂鬱症、躁鬱症、暴食症以及酗酒問題,也都有血清素不足的問題,消費成癮常常是這些疾病的共病。
這3招解決消費成癮問題
許世杰表示,當時他建議陳太太3點事情,首先是不要帶太多現金出門,剪掉不需要的信用卡;其次是改變消費型態,避免去那些熟識、願意讓她賒帳的店家;最後,是要解決內心空虛的問題,許世杰建議陳太太可以積極參加團體活動。
現在,陳太太時常跟一群好朋友一起聚會、插畫、唱歌、看電影,許世杰表示,從事這些活動的快樂,可以取代過去不健康的消費行為。
消費成癮者時常不自知
許世杰表示,消費成癮者以女性較多,大概佔了所有病人中的7、8成,這可能也與女性罹患憂鬱症等機身疾病的風險較高有關係。
「雖然不少人有衝動消費、消費成癮的問題,但是因為這個問題來看醫生的並不多,」消費成癮者指出,病人通常是因為其他疾病就診,在過程中偶然發現自己原來有消費成癮的傾向。而那些因為消費成癮問題前來看診的,通常也是病人的親人、朋友發現病人不對勁,才來看診的,「自己發現這個問題,並且來看醫生的,實在不多。」
許世杰提到,消費成癮者的消費目標因人而異。大家提到消費成癮,常常聯想到購買奢侈品、化妝品、服飾等,可能是因為消費成癮者以女性居多,而女性因為自己外觀感到自卑、引發心理疾病,並出現消費成癮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我曾經有一名病人,她是對於生鮮食品有衝動消費行為,」許世杰舉例,這名病人並沒有在開火煮飯,她衝動購買的生鮮食品,常常送到鄰居都吃不完。許世杰建議,若你是這些病人的好朋友,也可以提出陪他一起消費,適時勸退他衝動購物。
其他給消費成癮者的建議
亞東醫院精神科病房主任陳秉彥,也給出了3條建議,希望能改善病人的消費狀況:
- 調整心態-當自己有衝動的消費行為時,自省一下「我從何時開始迷戀消費,那時發生了什麼,我最近過的如何,為何要消費?」這四個問題,可以幫助病人進行自我探索,如果是由於工作壓力大導致了過度的消費行為,那麼,可以藉由運動、朋友聚會、聽音樂等方式來疏導自己的壓力;如果是情感問題,可以找朋友或是家人傾訴,或找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幫助病人梳理、調整、釐清對自己的認知,找出原因,接納或是改變自己。
- 理性消費-不需要的東西堅決不買,對於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予購買,購買商品以實用為主。
- 先記後買,解綁卡片-看到心動的商品,先記下,一星期後再看,如果確實需要,再付錢,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衝動消費。消費用現金取代信用卡,讓自己感受到真實的錢變少的感覺,從而控制購物慾望。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