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幸茹/綜合報導 何宜庭/美編
來自台灣頭痛學會的統計,在台灣偏頭痛的盛行率約為9.1%,每100位人就有9位會出現,並且男女性比例約為1:3,影響的年齡層相當廣泛,其中以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偏頭痛的人其中有4成需要「預防性治療」,但實際卻只有1成的偏頭痛者接受預防性治療。
血管擴張壓迫神經所造成的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覆發生的頭痛,可能痛起來都會持續4-12個小時左右,有研究發現,偏頭痛是因為受到內在或外在的刺激,比如壓力、睡眠不佳、突變的天氣或具有誘發頭痛性質的食物等,所以導致神經系統失了平衡,而引發腦內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改變,讓腦內的三叉神經引發疼痛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讓血管出現發炎反應,造成嚴重的腫脹與疼痛感。
更簡單一點來說,為什麼有人會容易偏頭痛?原因就在於他的腦部血管是不是容易擴張?在正常情況下,大腦血管和神經之間會有空間,但如果大腦血管擴張,就會去壓迫到血管周圍的神經,然後因著血液的流通刺激到了神經,就造成陣陣抽痛的情形出現了。
認識自己的頭痛 偏頭痛是這樣診斷的
頭痛是人人會出現的症狀,那到底要怎麼區分什麼是偏頭痛?因為偏頭痛不只痛單側,有可能痛雙側或是整頭都在痛,目前由國際頭痛學會(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所制定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用「5個數字口訣」來幫助診斷:
- 「5」:至少發生過5次下列類型的頭痛(以一生到目前為止來計算)。
- 「4、3」:每次頭痛都持續4小時-72小時。
- 「 2」:下列四項特徵至少中二項:單側頭痛、搏動性頭痛、呈現中或重度的疼痛、在進行日常活動時頭痛會加劇(如走路或爬樓梯)。
- 「1」:頭痛也會出現以下症狀:噁心或嘔吐、怕光怕吵。
這三招讓你遠離偏頭痛
(1)在對的時間裡服用止痛藥:
在出現偏頭痛的徵兆時,像是會看見閃光、頭暈不舒服、眼前扭曲變形等,或是偏頭痛發作半小時內就該服藥,藥物治療效果會是最好的時候。
因研究發現,要搶在腦部周邊血管擴張及周邊神經敏感化去影響中樞神經敏感化前,吃下止痛藥才可迅速止痛,這個過程約40分鐘。
(2)以下食物不要常吃:
有些人會因為紅酒、巧克力、咖啡因,或是食物中含有酪胺酸(如:起司、牛奶、柑橘類等)、代糖、亞硝酸鹽、味精等加工食品,因為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過度刺激神經末梢,及增加肌肉緊張,就容易誘發偏頭痛。
偏頭痛沒有單一誘發因子,當同時須接觸到兩個以上的誘發因子後而引發疼痛,舉列像是月經期間喝紅酒等,可能會造成偏頭痛加劇。
(3)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
衛福部於2017年通過肉毒桿菌素可以用於治療慢性偏頭痛的適應症,因為肉毒桿菌素主要是治療肌肉痙攣,也可以讓肌肉緊縮的情形改善,治療方式為分散注射肉毒桿菌素在頭部四周,需要每3-6個月再注射一次,以降低偏頭痛發生的頻率及程度,因目前尚無健保,每次的治療費落於在2萬-4萬元不等,是筆不小的負擔,且需經專業醫師評估才可確認是否適合採用此治療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