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飽,剛剛好」,告訴你怎麼吃才叫七分飽

「七分飽,剛剛好」,告訴你怎麼吃才叫七分飽

民間一直有一種「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的說法,而現代科學也證明吃七分飽能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並長期堅持七分飽,不有助於控制體重,還有利於身體健康。

明朝太醫就在研究「七分飽」

 我們常把「七分飽」掛在嘴邊,其實一般人並不了解「七分飽」的狀況。明朝的太醫劉純提出了「七分飽」的實證。劉太醫是明成祖的親戚,活到120歲,在世期間,曾經進行一項中國歷史上最殘酷、最不人道,歷經66年的集體人體試驗,提出長達20冊「三分治,七分養」的報告。「七分飽」是七分養其中的一個觀念,是指不要吃得太多。

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

根營養師的說法,所謂的「七分飽」,形容的感覺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飽足感區分等級 看看你是哪一級

而專家也從「五分飽」到「十分飽」等不同層次的「飽足感」做出分類,提供大家比較,看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屬於哪一種。

一、五分飽(低於五分飽,都不像是飽)

就是已經不覺得餓,感覺胃裡比較平和了,但是對食物還有比較高熱情。如果這時候撤走食物會有沒吃飽的感覺,還沒到下一餐的時間就已經餓得受不了。

二、六分飽(想要減重就要做到六分飽)

就是撤走食物之後,雖然不覺得餓,但也會覺得不滿足。在下一餐之前會餓得比較明顯。

八分飽

就是感覺已經飽了,但是如果要再吃幾口也不難受。

九分飽

就是還能勉強吃進去幾口,但是每吃一口都是負擔,會覺得胃裡已經脹滿了食物。

十分飽

就是一口都吃不進去了,再吃一口都會痛苦,想吐。

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吃七分飽是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方法之一,這些慢性疾病的產生,都和吃太飽脫離不了關係;而對年輕人而言,七、八分飽的飲食習慣,才是保持合理體重的最好方法,不用等到體重大幅上升,發現肥胖所帶來的健康困擾之後,才開始想做減重計畫。

吃飯吃到七分飽的四個絕招

面對滿桌美食,一般人難免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與食慾,所以如果想要養成只吃「七分飽」的習慣,專家特別傳授你四招:

一、吃飯前先喝一碗湯

吃飯前先喝碗湯,可以讓胃裡提前感受到「滿」,飽脹的感覺讓你不容易吃過量。

二、吃菜順序先素後葷

在菜餚有葷有素的情況下,選擇先吃蔬菜,主食儘量選擇一些粗糧,因為這些食物熱量低且飽腹感很強,吃下去就會產生飽足感,又不會增加太多熱量。

三、用餐時細嚼慢嚥

在我們的大腦和胃之間,大腦作出「吃飽了」的反應,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

所以要細嚼慢嚥、細細品味食物的味道,讓大腦有時間充分感受胃部的變化。

四、養成少量多餐的習慣

少吃多餐就是限制食量,限食減慢了新陳代謝的速度而使心、腦、肺、肝、腎等主要臟器保持較為年輕的狀態。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原來感冒分四種!先搞清楚是哪種才能對「症」治療

泡完的咖啡渣別丟!簡單加工就能除濕又除臭

躺下秒睡好困難?不吃安眠藥的快速入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