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邁入50歲後,不管是一個人居住,或是和伴侶、長輩同住,想讓50後的生活更舒適,就別等「老了再說」!如何讓居住空間更自在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思考問題,建議大家不妨從以下3個重點思考。
1. 安全
要符合「省力、科技、便利」三要素,必須先檢視家中的居住環境,樓梯是否太陡?地板有沒有高低差?這些乍看之下不成問題的「小問題」,如果不早日解決,最後都會成為逃生時的安全隱憂。
隨著年紀的增加,體力和肌肉都會逐漸衰退,反應漸漸開始遲緩,所有生理機能都會受到限制,只有讓自己住的更簡單,才能達到「防弱措施」的效果。
在空間的規劃上,一定要以「便利」為主,才能達到「輔助照護」的效果。尤其若是與家人同住的話,太過複雜的動線,很容易造成身心俱疲和摩擦。因此,專家建議可以以「水區」為核心,讓臥室、廚房、浴廁形成「黃金鐵三角」,5步之內可以輕鬆的一棟,同時在局部空間加裝扶手,讓家裡更家安全、有保障。
2.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又分有「社交、家庭、成就感」三個部分。
一個人住12~14坪的空間已經很足夠,客廳、廚房約佔6坪,陽台和浴室各約1.5坪,臥房則是約2坪。若是兩個人居住,空間大約17坪就夠了,不需要將空間加倍,因為重點與坪數無關,而是在這個空間裡,能不能夠幫助自己「自我實現」?或許在邁入50歲後,大家更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已經開始培養第二專長了呢?
想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不一定要花很多錢,而是能夠按照理想中的樣子,一點一滴完成夢想的輪廓,進而從中獲得成就感,那麼這間房子,才能夠讓人打從心裡「笑著住到老」。
3. 住宅整頓
想要整理家裡只有3個原則—簡單、減法、好維護。
近年從日本開始流行的的「斷捨離」,其概念不只利於整理心理與生活,更是居家安全的第一步。首先看看家裡,椅背上是不是掛滿衣服、包包等外出衣物?桌上的瓶瓶罐罐是不是也四處林立,甚至有些瓶蓋也沒關上?
不只是桌椅,許多人甚至在走道也堆滿書籍、收納物品或行李箱,這樣習慣囤積大量雜物的人,更需要使用「斷捨離」來幫助自己轉換心境,再培養習慣。
或許有人會疑惑,明明自己也想過得輕鬆簡單,為什麼反而好像在增加負擔?其實所有累加的物品,都不是因為天生愛買、愛囤積,而是因為還沒被轉換的心。
化繁為簡過程,「動線」最重要
如果家裡真的不知該從何整理起,建議可從整間房子的「面」來檢視,像桌面、地面,再進一步細分到客廳的置物櫃面、沙發椅面,廚房的餐桌面、走道等,這樣就能將家裡分類為不同區塊,並且去蕪存菁。
理想空間的核心,就就在「簡單」二字,想將家中空間化繁為簡,最重要是從「動線」去思考,尤其50歲更是關鍵準備期,越能在此時學習「簡化」,離高質感的生活就越接近。
許多人對於退休後的理想居所都有所想像,大多都是嚮往與世隔絕、到人間仙境處歸隱山林…,但千萬別存有「過度」的美好想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很大的,如果真的想嘗試自己想像中的退休生活,可以先試試看到鄉下居住一個月,再決定自己是否合適。
黃玫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