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的休息其實會讓自己更累!腦神經專家: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就走進森林裡吧!

不對的休息其實會讓自己更累!腦神經專家: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就走進森林裡吧!

《Heho選讀》
原來還有不對的休息方式!而這個錯誤的休息,還會讓身體變得更累,壓力也無法獲得抒發,無形之間讓自己變得更加沒有動力,然後無限惡性循環下去啊。

有時候放假就想在家睡到自然醒,但是常常即使睡滿 8 小時,起床後還是覺得身心很疲累;或是放假時就想懶在沙發上看劇看整天,收假的時候大腦卻還是覺得很緊繃。不過只要起身出門,走到大自然裡就覺得無比放鬆,這是為什麼?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特別專訪腦神經科醫師鄭淳予,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帶你了解你的大腦是如何運作,讓自己在休假時真的能「好好放鬆、好好充電」。

《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以下簡稱戴):曾聽很多人說過,「旅行」有一種「治癒自己」的效果,比如說看到海或走進山裡,就有一種釋放壓力、理清思緒的感受,請問這是否有什麼腦神經科學的實證根據?

腦神經科醫師鄭淳予(以下簡稱鄭): 基本上,走進大自然的好處非常非常的多,我們就先從大家最重視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放鬆』跟『充電』」來看。

以腦科學面來定義「放鬆」的話,至少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要平衡,我們的自律神經包含交感和副交感,交感神經是屬於「戰鬥系統」,那副交感神經就是屬於「放鬆系統」,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自律神經會像蹺蹺板,在體內協同作用。

但是我們現在多半的時候是交感神經非常旺盛,壓力賀爾蒙非常的高。有時候放完假回來還是覺得非常累,很可能就是因為放假的時候,身體還一直處於戰鬥狀態,比如說你在休假的過程中,做的事情如果還是讓自己的大腦都在轉,比如說像追劇的時候劇情常常會讓人蠻緊張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走進去山林裡面,呼吸就會慢下來

以「副交感神經」的放鬆作用來說,日本做了很多研究,例如日本人很重視「森林浴」這件事,他們的研究發現很有趣,他們讓受試者身上穿一些裝置,可以測量心跳、血壓、呼吸等等,然後讓受試者走進去山林裡面,他們確實發現,這些人的副交感神經的活性是提升的, 所以當走進大自然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發現,我們的呼吸會慢下來、會放深,然後血壓會降一點點,我們不會那麼緊繃,然後心跳也會稍微舒緩一點點。

戴:是森林裡的什麼元素帶起身體的這些放鬆反應?

鄭:有些人認為是「大自然的聲音」,有些人認為是「大自然的氣味」,有些人甚至只要吸或聞一些森林或木頭的味道,發現也會有一些好的作用,有些人還做了一些研究,只是讓人看森林的畫面就會有作用。

戴:走進大自然裡,有什麼大腦的特定區域會變化嗎?

鄭: 大腦最累的時候,就是一直在思考,或者可以說是「鑽牛角尖」——在醫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Rumination 反芻」。反芻往往是影響人變憂鬱的前身,例如停不下來的一直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有時候躺在床上的反芻,是一直想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為什麼那個人說了那句話?」「為什麼他這樣做?」其實明明事情都過了,還是一直去繼續思考那個因跟果。

經歷「反芻」的時候是一個叫做「大腦膝下前額葉皮質區」的腦區在活躍,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是, 他們讓一群人走「自然景觀」的路線,讓另外一群人走「都市」的主要幹道,就發現接近大自然的那群人,他反芻腦區的活性是降低很多的 ,所以當我們在接近大自然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稍微停止反芻的狀態,這就是大腦很重要的「充電」來源,當我們停止大腦一直耗損的時候,就是大腦真正充電的時候。不然就好像螢幕關機,但是電腦的核心一直在轉,那就很像是一個「偽放假」,放了假沒有在工作,但其實大腦是沒有在休息的。

還有另一個實驗是,讓本身有憂鬱的傾向,或正在經歷某一些憂鬱的狀態的人們走進大自然裡, 他們短期的記憶力都會變好,會增加大腦的專注和記憶。

戴:請問鄭醫師休假時喜歡去哪裡接近大自然?

鄭: 以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在台北,台北有很多非常棒的親山步道,規劃得都非常好,我自己最喜歡的是「芝山岩」,這裡可以說是一個秘境,他其實沒有被列在台北市的親山步道裡面,高度海拔可能只有五、六十公尺,走起來不累,但是你走到頂時,你可以眺望整個台北市地盆,是一個生態非常豐富的地方,你走進去,真的會以為走進森林裡了,有非常茂密的樹跟植物,是很特別的一個地方。

*本文授權自生活報橘,原文見此

圖 / Heho編輯部

延伸閱讀:

大腦是可以被訓練的!使用非慣用手、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每天說一個故事,都是保持睿智的「生活小事」

打造理想情緒就從「家」開始!注意10處會使人莫名累積壓力的小地方

不必朝九晚五上班,你會怎麼過生活?3名知名小說都選在「這個時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