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工作後最棒的犒賞」|新經典文化創辦人暨總編輯 葉美瑤(上)

葉美瑤

儘管多數人都同意,女性感官的敏銳度通常比男性高,但在台灣,主流的葡萄酒論述仍多停留在男性視角。「台灣女子愛思葡萄酒大賞」便是一場由全女性擔任評審的餐搭競賽,透過不同菜系的葡萄酒搭配,票選出台灣第一份純女性觀點的餐搭指南。
今年邁入第二屆的愛思,與CParty合作邀訪了在各行業有著出色表現的女性葡萄酒愛好者。期待用一杯葡萄酒的時間,與你一起走入她們精采的人生故事。

在台灣的書籍市場中,成立12年的新經典文化算是少數產量不多、卻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出版社之一,張大春、舒國治、阿城、費茲傑羅的小說散文有之,《深夜食堂》、《延禧宮略》也能賣出佳績。新經典創辦人暨總編輯葉美瑤表示,「服務讀者」,將是未來出版業最需要面對的思維革命。

談到葡萄酒,已有20多年品飲經驗的葉美瑤眼中閃爍出與聊出版時截然不同的光芒。對這位多數時刻是理性腦的總編輯而言,葡萄酒除了是感官上的享受,更多時候扮演著生活上的調味。不過,感性的體驗也需建立在理性的節奏上,「正因為我喜歡葡萄酒,所以更要好好享受這個過程,慢慢喝、細細品,你不會希望開心的時刻太短暫。」在葉美瑤的閱讀世界中,有了酒香的陪伴,手中的書香想必自有另一番風味吧!


CParty(下稱CP):作為一位資深編輯,您認為「編輯」是甚麼?

葉美瑤(下稱葉):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做編輯,這件事不應該被侷限在紙本書或雜誌的形式。編輯是一個彙整所有資源去溝通、去呈現你最後想呈現的東西的過程。以書為例,寫作者專注在他想說的事情上,編輯就是扮演溝通的角色。所以後來編輯都變得非常忙,尤其是社群時代,你的溝通隨時都在發生。以前只在作者端、設計端,再到書店端;現在編輯需要直接面對讀者,所以放到現在來說,編輯是個溝通者。

CP:社群時代編輯角色的改變?

葉:過去,編輯要做的事情是找到好東西,然後推薦給讀者。以前多數人缺乏「找好東西」的管道,現在有了社群後,一下子全都打開了,他不再需要透過身邊的人、熟悉的刊物去找,打開臉書就滑不完了。過去這其實是編輯、媒體在做的事情。現在我們可能更需要回頭去問讀者「你們想看什麼」?它像是逆轉了知識的流向,以前是上到下,現在更多是下到上。

現代編輯變得很忙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需要用更敏銳的嗅覺去掌握趨勢的脈動。當然最後也會需要收束到編輯自己擅長的、關心的核心領域裡,不過無論如何,這都要花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去處理。

CP:與讀者溝通的方式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吧?

葉:沒錯,溝通的管道不同了、面對溝通的策略也非常不一樣。舉例來說,我們出版社普遍很害怕「炎上」,但也有人很擅長利用炎上去創造聲量與話題力道。我覺得社群時代某些編輯的傳統角色萎縮了,但同時某些角色卻也更活躍了。

CP:您自己在這個過程裡經歷了哪些調適?

葉:調整了蠻多的。像以前我都會去看國外的「年度百大」或「最佳選書」,一本一本去理解與挑選。可是現在我最常去問年輕讀者「你在讀什麼?」「你為什麼讀這本卻不讀那本?」我的溝通對象變成直接對讀者了。

另一個很大的調整是,「觀察這個社會正在發生什麼」佔去了我大量的時間。過去出版業是引導潮流的,你做了一本書之後,是要讓社會知道說「這本書很棒,快來看!」。現在則是你觀察到社會上的現象後,再去做相對應的後續作業。例如韓劇這麼夯,就算你沒有在看,你也很難不去好奇這個現象為什麼發生?我自己大概是從2018、19年,開始強烈感受到韓國文化的影響力。在這之前我學了大概10年的日文,19年之後我就毅然決然轉去學習韓文。

CP:所以您的語言學習帶有很高的實用意味?

葉:對,這跟選書有關。一本日文書雖然我可能沒有辦法整本書都看懂,不過會日文還是能幫助我抓重點、上網查資料,或是透過日文媒體去「同步」日本社會的脈動。19年的時候我發現應該要趕快改去學韓文,然後日文跟韓文又有點像,我怕會產生混亂,所以就先停了日文改學韓文。

我記得剛學韓文的時候新經典出了一本韓國演員河正宇寫的《走路的人》,這本書成為當年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的年度選書。那時候我就跟韓文老師訂下目標:未來如果新經典有機會邀請河正宇來台灣,我最起碼要能夠跟他講話。我覺得這就是編輯需要跟隨社會脈動去調整自己的實際做法。

新經典敢於走出文學書的舒適圈,出版更多能服務分眾讀者的書籍。

CP:時時要追著社會脈動,其實也代表資訊焦慮的狀況在編輯身上尤其嚴重,您如何應對?

葉:這跟剛才提到角色觀點的轉換有關。現在編輯的態度應該要變成說「不是我來告訴你什麼,而是我們一起來參與什麼」,所以更多時候你像是參加社團。不過,編輯對於某些專業知識的掌握還是得要足夠。像我們做書,編輯懂的可能沒有讀者多,但編輯可以轉為「提供服務」。像出版某位明星的影視書時,粉絲對這位明星瞭若指掌,多數內容比編輯還熟,但編輯還是可以透過書籍翻譯為這群讀者服務。

CP:這樣的粉絲經濟的確讓編輯的角色產生很大轉變。

葉:是啊!以前我們是內容製造業,現在的出版業更像服務業了。當然編輯的專業還是要有,你把粉絲期待的作品端出來、拿出好的圖文品質,甚至為他們舉辦簽書會,都意味著我們要拿出「專業的服務」。就像以前的歌手出專輯需要上節目打歌,但現在的體驗經濟下,專輯與曝光都只是演唱會的鋪墊,最後演唱會上是否能創造好的體驗、提供「專業的服務」,關係了歌迷下次會不會再買票進來。

CP:那編輯本身的特質與能力又有哪些改變呢?

葉:最大的改變是「視覺表現」真的很重要!過去出版業的in-house(內聘)美編,做久了容易做出風格很類似的東西,可能因為安全、或是需要快速量產。可是現在的圖文編輯很需要活潑、多元的風格,甚至把一篇500字描述的事情濃縮在一張圖裡面,讓讀者快速理解與傳閱分享,Instagram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過去和現在需要的專業是不一樣的。

CP:在一切步調都加速的時代,新經典對於書籍出版的頻率是否也有所調整?

葉:其實我算是調整比較少的了。新經典一年出版的書,大概一直都維持在20本左右,這也讓我有餘裕可以參與每一本書。早年閱讀市場是需求大過供給,書本是相對稀有的;如今書本已經沒有這種稀有性了,那麼你要創造的是內在價值,你就不能走大量製造。我過去待的出版社每年大約出版200本書,現在已經膨脹到400本,他們就是走大量製造的路線。當然他們有暢銷作家可以支撐這樣的印量,我們沒辦法,所以新經典更要精準地好好闡述每一項產品,讓它發揮最大的功用。

CP:就像相對用散彈槍亂槍打鳥,您更寧願用狙擊槍去精準命中受眾?

葉:這跟產品特質有絕對的關係。例如精品、高單價的稀有物,它就絕對不能用亂槍打鳥的方式操作。我認為量身訂做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招可以打遍天下。比方說最近林生祥要發新專輯了,我跟馬世芳還有幾個朋友在幫忙出點子的時候就聊到,讓生祥去上遍目前當紅的YT節目如何?但再一想到生祥的受眾屬性,或許這樣做反而會讓他與樂迷感到格格不入。所以重點還是產品定位與區隔。新經典以文學書為主,所以我們不適合亂槍打鳥的方式去跟讀者溝通,細膩的闡述每一項產品比較有效果。

CP:您是如何培養這種洞悉產品的眼光?

葉:不知道該說是幸還是不幸,我到時報的時候是有點類似空降的形式,然後我就發現,手下的編輯每個都比我還要熟悉整個編輯作業;所以那時候專注在製作產品的是他們,不是我,於是我就開始思考自己能夠扮演的角色。我記得那時候是MSN開始流行、網站如雨後春筍發展的年代;在我之前的編輯,並沒有大量使用網路的習慣,我那時候就想替我們的書在書店裡打造成類似專屬網頁的舞台,於是在出版《達文西密碼》時我去跟書店討論,能不能讓這本書在店內有個厚紙板專屬書架,讓消費者一走進來就會馬上被吸引;又例如《東京鐵塔》這本書,我除了請聶永真來做封面設計,也找了一位紙雕師朋友製作一座大型的東京鐵塔紙雕放在店裡。

前幾年幫詹宏志出《旅行與讀書》,我們在思考的是,這本書該怎麼定位?旅遊這麼多人寫過、讀書也是,要怎麼突顯詹宏志的「旅遊與讀書」與眾不同?設計師王志弘給了我一個建議,說要不要考慮找日本攝影師上田義彥?他拍過Andy Warhol、Patti Smith、大島渚與許多精彩的肖像照,如果找他來拍詹宏志,封面一定很厲害!於是我們說服詹宏志走了一趟2天1夜的日本急行軍,請上田義彥拍了封面上的那張側身照。出版前其實不少人說這張照片會不會太商業人士啦?我自己本來也是有點擔心,不過感謝王志弘把封面設計得非常大氣,讓這本書顯得與其他談旅行與讀書的產品與眾不同!詹宏志後來跟我說,這本書出版的那陣子他都不好意思去逛書店,因為一直看到自己的照片實在太害羞了(笑)!

文學類書籍依舊是新經典的招牌,傑出的作家與著作不僅評價叫好、銷售也叫座。

這些嘗試說穿了跟製作出版物沒有關係,可是能幫助產品從競爭者中跳出來,這或許就是我用市場面眼光看待書籍產品的開端;不過最大的前提還是,我們要擁有一個好的產品,這些後來的行銷動作才能成立。(接續下篇

場地提供:Aj’s wine & bistro – 亞傑克斯

  •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通化街171巷33號
  • 訂位專線:02-2732-1189

主圖設計/Mina Wu

溫馨提醒:未滿18歲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延伸閱讀:

「葡萄酒,是工作後最棒的犒賞」|新經典文化創辦人暨總編輯 葉美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