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晚睡、作息日夜顛倒,當心「腦霧」找上你

熬夜晚睡、作息日夜顛倒,當心「腦霧」找上你

小凱在一個月前找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在向舊公司辭職後,突然多了大半個月的工作空檔,他沒有利用時間出國旅遊,而是選擇待在家裡拚命追劇,在網路上補看前一陣子最夯的「延禧攻略」與「如懿傳」,每天熬到凌晨3、4點才不甘心的拉起窗簾上床睡覺,等到中午過後再起床繼續追劇,連續7天下來,雖然小凱每天還是睡足了8小時,但他卻覺得自己開始有點疲倦,記憶力也有點衰退了。

圖片來源:Freepik

白天睡覺與晚上睡覺的效果一樣嗎?

小凱這種為了追劇而把作息搞到日夜顛倒的作法,跟很多一天到晚都在電腦前與電玩虛擬世界廝殺拚搏的宅男宅女一樣,自以為只是把睡眠時間做了改變,該睡的時間還是都睡足了,應該對身體健康沒有影,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晚上11點入睡,與凌晨4點入睡,同樣睡了8個小時,睡眠效果真的是一樣的嗎?
18世紀的知名天文學家迪米宏(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觀察含羞草,在白天有光照的時候,會張開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而在黑夜沒有光照的時候,會將葉片關閉,因此發現生物的體內存有著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機制,也就是「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的概念。
後來他將含羞草放在全黑的室內裡,不讓它受到光照,想要了解含羞草的生理時鐘是否會受到外界環境改變而出現變化?結果發現含羞草葉片開合的運動出現了混亂狀況,顯示生物的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刺激是密不可分,存在著共振效應。
2017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揚恩(Michael W. Young)他們所研究的主題「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便是與「生理時鐘」有關。

人體內存在時鐘基因組,其中光照是最重要的授時因子

人體中存在著一種「時鐘基因組(Clock Genes)」,屬於生理時鐘的調節因子,會幫助人類身體識別24小時的生理週期,配合日夜節奏,使身體能夠跟隨外在環境產生相對應的變化或是反應,確保睡眠、內分泌、代謝與免疫系統能夠有條不紊地運行。
而「生理時鐘」並非虛擬存在,而是真實存在的生理結構,位於靠近大腦下方的位置,與視神經直接連結。生理時鐘會受到光線、溫度、進食、社交及藥物的調節。這些因素均為來自外界環境的信號,它們能夠將人體內的晝夜節奏與外部24 小時的步調協調一致起來,因此被稱為「授時因子」。而在所有的「授時因子」中,「光照」最為重要,對人體有著無法替代的影響。

生理時鐘紊亂會出現的慢性疾病

因此,當睡眠時間無法配合日夜的變化,譬如熬夜時,生理時鐘紊亂時,會讓與睡眠節奏一致的生理活動也受到干擾,即使如前面所說的,睡眠時間可以部份補償,但同步的生理功能卻無法獲得補償,因而出一些鮮為人知的潛在損失,包括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重要調節物質的分泌與發揮作用,使得我們的身體會變得有點不知所措,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許多慢性疾病。

一、內分泌失調:
 當人體生理時鐘紊亂後,首先會出現的症狀便是新陳代謝功能失調,有的人會因此長痘子或是容易發胖,有些人也會出現血糖上升不穩定的狀況,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腦、心血管功能失調:
當身體調控機制不穩定時,也會造成血壓的不穩定,嚴重的話可能產生中風或是心臟疾病。

[content_block id=42395]

腦霧現象(神經功能受損):
 所謂的腦霧現象(brain fog)是指包括專注力、記憶力與思考理解力等「大腦三原力」產生失調、退化的症狀,出現記憶力與專注力下降,才剛記下的事情很容易就忘記,容易分心失神,倦怠遲鈍、也有可能發生神經性退化的疾病,例如失智症。此外,甚至讓人容易產生躁鬱或憂鬱的現象。

疼痛:
沒有良好睡眠,或是充足休息的人,容易發生疼痛的問題,像是頭痛、腰痠背痛或是關節痛的發生頻率也會增加。
長期從事夜間工作的人,變成日夜顛倒的作息方式,理論上也可以相當程度地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讓身體機能與大腦去適應這種慣性的異常生活與睡眠習慣模式。

最糟的是短期輪值日夜班的工作,會出現生物時鐘紊亂的健康問題

最糟糕的是短時間之內又要熬夜工作,又要白天正常上班的輪調制工作方式,對人體生理時鐘規律的衝擊最大,會讓體內的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的功能出現紊亂失序的狀況。因為,根據臨床研究,要建立新的作息規律,通常需要3天到3週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期間不斷反覆的更換睡眠時間,就會讓你的生理時鐘完全失控,失去判斷日夜差別的功能,進而導致內分泌失調,而與睡眠同步的功能完全無法獲得補償,使得認知與情緒功能也出現紊亂。

延伸閱讀:

保護視力葉黃素不可少!使用前請注意這3件事

心血管的健康怎麼保養?每天 4 顆夏威夷豆讓血管不老化!

心累、暴躁都是因為少了它!多吃 5 類食物讓心情更「鎂」麗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