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憶每次爬5層樓梯都會覺得喘,但室友卻一點都不喘,她擔心自己肺活量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但健檢報告卻又沒有特別的紅字,讓她很疑惑「到底肺活量怎麼樣才算正常」。
肺活量是一種比較值
肺活量簡單來說,就是指「吸到最飽後吐出完全的氣的量」,一般來說是越大越好,表示身體供應氧氣的源頭是足夠、有餘裕的,但如果肺活量太小,就可能是一些肺部疾病的前兆。
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王智亮說,肺活量並不是一個「標準值」,每個人隨著他的年紀、性別、身高體重不同,應該達到的量也不同,「包括種族也會有影響,所以你要跟同一個區塊的人的人比。」
在「同區比較」的情況下,怎麼樣才算是肺活量不足,台北市立醫院陽明院區胸腔重症主治醫師蘇一峰則說,「小於人家的8成吐氣量,就算是肺活量不足的表現,但是一般要下降到人家的一半,才會有後續的症狀出現,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肺活量是一種疾病檢測
一般人會計較呼氣、吸氣的量有幾毫升,但肺活量強調的是「氣流有沒有辦法通暢運行」,也因此肺活量可以看出是不是有阻塞性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根據衛福部資料,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台灣一年則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
王智亮說,常見測量肺活量的「用力吐氣」,主要就是用來測量阻塞性肺病,「氣道阻塞,你用力吐氣的時候氣流會被堵住,平緩吐氣的時候反而不會感覺。」
另一種會造成肺活量不足的,是侷限性的肺部疾病,如肺結核,也就是肺部空間無法完全擴張,所以會顯得氣流量很少;王智亮說,「當然肺活量下降還有很多原因,包含肌肉無力、肥胖等,但是這是一個判斷肺部疾病的方式,也是警訊。」
爬樓梯喘是肺活量不足嗎?
蘇一峰說,肺活量是一般人的7、8成時,在做激烈運動的時候才會覺得喘,「像是爬5、6樓才覺得喘,就算是一種激烈運動」,而下降到一般人的5成時,日常生活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如果你爬1、2樓就喘,那就是到了4、5成了。」
而肺病的人爬半層就要休息好一陣子,肺活量已經是一般人的3成以下,連生活自理都有問題,「像是下床、上廁所、換衣服都會喘,肺一定有問題」;蘇一峰說,肺功能在25~30歲時達到巔峰,之後會每年下降,年輕時愛抽菸、覺得沒問題,等到肺活量下降到5成,「那就回不去了。」
而王智亮說,除了注意肺部的問題之外,爬樓梯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你動到了很多肌肉,肌肉是不是缺氧、血管是不是能準確輸送氧氣,除了氧氣量要足夠之外,其實心臟、肌肉跟血管都是重點,所以爬樓梯會喘,最好去做心臟、肺部檢查。」
日常生活怎麼判斷自己肺活量不足
因為肺活量是個比較值,也需要儀器才能精密檢測,雖然現在大部份的診所、醫院都有相關設備,但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也成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蘇一峰說,其實只要看自己的體能是不是比以前下降、容易比以前喘,還有運動時感覺換氣不是那麼順暢,就是肺活量不足的反應,「跟自己比也是一個方法。」而王智亮則說,肺活量就是一種「呼吸做功」的表現程度,「只要沒有喘,都不用太緊張,但是有喘,就一定要去檢查。」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