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大家的胃口忽然都隨著降溫而提高了,有些警覺性高的人,在越吃越多的同時,也會開始警覺到要運動,否則隔年夏天,就要露出白白胖胖的肉肉了!
但是,許多台灣人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只知道要多運動,結果做出反效果。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關節不好,但為了達到運動效果,馬上選擇了鄭多燕的減肥影片,結果因為一些錯誤姿勢,反而損害的身體健康。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表示,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養成良好、正確的運動習慣,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的身體是否健康?
康峻宏指出,如果沒有運動習慣,開始想要嘗試運動,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特定疾病,「例如你有沒有心臟問題、骨關節的問題?或是有沒有開過刀,過去有沒有運動傷害等等。」
如果你並沒有這些問題,那麼「一般型」的運動,基本上都可以直接開始嘗試。「所謂一般型的運動,包括了快走、慢跑以及國民體操,這些運動的技巧性不高,是設計給一般群眾的,如果身體上沒有特殊狀況,只要循序漸進都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相反的,如果你的身體有疾病,包括這些「一般型」的運動,可能都需要經由專業人員評估後,才能夠執行,「那這時候就更加不適合請鄭多燕出場了,」康峻宏表示。
我是病人,我適不適合運動?
如果是病人想要透過運動來改善身體狀況,又應該要怎麼開始呢?康峻宏表示,首先就是要確診,「我們要先評估他是什麼疾病,到底適不適合運動,比如有些病人,可能脊椎的穩定性不足,這時候就還是要以靜養為主。」
確診後,就進入了「運動醫學」的環節,如果是有特殊疾病的人,一般的運動指導員已經不足以指導,還會需要臨床醫生給予指導意見,以免越動越傷。
1.過去有運動習慣的人要怎麼做?
在這裡,康峻宏將病人分成了兩類-過去有運動習慣的以及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有運動習慣的人,我們會先了解他過去的運動項目,以及他的運動項目、運動方式會不會對他現在的身體狀況造成負擔。
有些人會跑馬拉松,但是跑步全靠意志力,姿勢錯誤,核心肌肉沒有訓練,導致膝蓋反而負擔越來越大,「要先解決姿勢不良的問題,再來運動,」康峻宏表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醫生也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檢查、了解病人。
再舉例,像是腳踏車要調整把手、座椅高低、速度的要求,都是要參考的項目,「因為不同的速度,訓練的肌肉也不同,」速度越快的時候,也許只訓練了高速時的肌肉,常用的肌肉反而訓練不到。
2.過去不運動的人要怎麼做?
康峻宏表示,本來就沒有運動習慣的病人,會先建議低技巧性的運動,如快步走、溫和的原地腳踏車等等開始。
康峻宏強調,要給自己適應期來習慣運動,不用想要一步登天。「常常有病人問我,我到底要做幾分鐘才有效?但應該先強調的是不傷身體,一般說要跑10分鐘才有效,你先跑3分鐘也好,等3分鐘跑起來輕鬆了,再慢慢增加到5分鐘。」
康峻宏表示運動不是短短3個月的療程,而是一輩子的事情,要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些不足的運動都只是過度期,「也許你要一個月才能達到有效的運動量,但你的人生還要活好幾十年,一個月根本不算什麼。」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