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資訊雖然很大量,但多數人會選擇用「已知的立場」來吸收新資訊,比起先閱讀內容再決定是否相信,直接相信自己支持的派系、立場、階級更簡單。澳洲國立大學心理學院甚至用同一張圖像、加上不同立場的字樣,就成功騙到分別立場的人們「按讚」。
人傾向會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
大家一定還記得,出版《哈利波利》系列、在全世界造成大轟動的JK・羅琳,2013年化名為羅伯特.蓋布瑞斯(Robert Galbraith)寫了一本《杜鵑的呼喚(The Cuckoo’s Calling)》,但卻被出版社拒絕、甚至還建議她「重新上寫作課」;而這本書好不容易出版之後,銷售情況也不好,直到JK・羅琳的身份曝光,這本書才突然大銷。
這個情況其實並不罕見,「因人廢言」的情形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就已經說過,人會傾向於用經驗法則來判斷一項新事物,並作出決定。只是在網路時代來臨之後,因為資訊太大量、傳播速度太快,需要做決定的時間縮短了,所以這種「立場」取向才變得特別明顯。
澳洲國立大學心理學院的研究員Emily Read說,在網路上,這種立場取向可能來自2個,一個是這件事情的「按讚數」有多少,一個是這件事是不是「我支持的人說的」。
人會支持優勢的一方&自己的立場
Read跟團隊製作了一張圖,上面是2尊自由女神,第一尊自由女神是正常狀態,第二尊則穿著伊斯蘭教的傳統服飾,圖片說明是「只要接受我們的價值觀,移民就會受到歡迎(Immigrants are welcome as long as they accept our values)。」
在這個實驗中,Read找來民主黨跟共和黨的2派支持者,並分成2個部分來調查他們對這張圖片的認同度。她首先調整了圖片的「按讚數量」,並發現,如果圖片顯示的按讚數超過18000,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張圖片是「對的道理」,但如果讚數只有12,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偏見」。
如果用政黨來分,這張圖片如果說是民主黨的宣傳,民主黨的支持者就會認為是「對的」,但共和黨的支持者會認為這「錯得離譜」;反之,如果顯示是共和黨的宣傳,共和黨的支持者也會認為是對的,民主黨的支持者則認為「都是偏見」。
社群網路讓假訊息跟特定立場容易散佈
Read說,這個顯示了一個問題,在社群網路上,只要互動數多,發佈的消息很可能就被當成是真的、或是對的,即使它可能是個假消息或是充滿偏見的內容。
「社群網站讓這件事情很容易被操縱,我們對於內容的看法會來自於其他人對於這件事的互動、評論。」而大量的消息可能只是複製、貼上,內容完全一樣,只要加上不同人的評論,卻可以得到同一批人完全不一樣的回應,就像是網路上的訊息病毒,散佈的很快、很片面。
Read說,其實這種圖片她只要20分鐘就可以做得出來,但是這種可以快速複製、片面的訊息,卻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於民主、真相的看法;而這是網路世代必須小心謹慎去處理的,避免在不知不覺間成為這件事的散佈者。
參考資料
I’ll believe it when I meme it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