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一出現狀態,最常見的像是疲倦、生完一場病、生產後,最常聽見的建議就是「你這個要補一下喔!」,然後就會開始收到各樣的補品、補藥等。但其實如果沒有搞懂自己身體怎麼了,很可能會讓身體補錯啦!
越補卻發現身體越累?
因為大家健康意識抬頭,都曉得養身體的重要性。而華人文化有千年中醫養生歷史,每次看宮廷劇時都會出現珍貴藥材進貢給達官貴人的畫面,會看見調理身體和食補分不開關係。
而現在資訊易流通的時代,大家常常聽見了誰誰誰吃了什麼,就改善了身體哪裡的困擾,就自己也開始吃起某種補品,或進行某種食補方式。
最常見的就是出現「容易累、全身無力」時,一般就被人認為要補氣,開始食用可助補氣的人參、黃耆、當歸、紅棗等藥材,但卻發現沒有改善,反而越補越累?越補身體越會出現其他問題,像是冒痘痘、口乾舌燥、便秘、失眠等情形。
這是因為你補進了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反而造成了身體的負擔,出現了負面影響,所以要進補前需要找到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視後確認自己是何種體質,才能對症下藥喔!
常見 4 種虛弱體質
- 氣虛型:
此體質的特色為身體無力、臉無血色、脈相虛弱、舌頭呈淡紅色並且有一層薄白舌苔等症狀。調養原則以補氣養氣為基準,然後適合用溫和、偏溫的補氣食材或藥材來進補,如山藥、紅棗、蓮子、龍眼肉等。
- 血虛型:
此體質的特色為臉色蠟黃、易頭暈眼花、失眠、便秘、脈相細弱、舌頭無血色等症狀。
調養原則宜採補血養血為基準,適合血虛型的食物有雞肉、豬肉、豬肝、黑芝麻、紅糖等。
- 陰虛型:
此體質的特色為怕熱、口乾、便秘、到和、小便少又黃等症狀,調養原則以補陰滋陰為基準,就適合用銀耳、麥冬、冬蟲夏草等來調理。
- 陽虛型:
此體質的特色為怕冷、四肢冰冷、易腰痠、全身無力、脈相深沉又弱等症狀,調養原則宜採補陽益陽為基準,適合選用紅參、杜仲、肉桂等藥材調理。
文 /彭幸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