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執念!保有彈性的偏好,讓生活重回你的掌握

終結毒性思考
終結毒性思考

終結毒性思考

瞬間扭轉負面想法的轉念練習

作者:丹尼爾‧弗瑞爾(Daniel Fryer)

出版社:采實文化

責任編輯:Steven
推薦原因: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越來越難接受批評?社群上的貼文沒有得到預期的按讚就寢食難安?看到朋友分享生活心中就會冒出比較與忌妒的毒素?這些帶有「毒性」的想法,正是阻止我們獲得幸福人生的最大障礙!本書作者丹尼爾‧弗瑞爾以他多年從事心理治療師的經驗,整理出 4 種常見的有毒思維,並提供容易執行的 ABCDE 練習法,幫助每一位讀者找回自信又平靜的理想生活!

靈活的偏好:不必隨時掌控一切,保有彈性

「智者心智上的靈活性,使他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在需要改變的時候,得以重新調整自己。」
─ 麥爾坎. (Malcolm X),非裔美國民權運動者

要求是會煩擾你的頑固信念,它們是渴望某事物的僵化表達。說到會讓你困擾的四種 想法時,它們排在第一位。要求是不真實的,它們不合理,也不能幫助你得到你堅持要的事物,事實上,它們反而讓你更不可能得到。

那麼,有辦法擺脫這種瘋狂嗎?你能改變這種不健康的想法嗎?你能糾正這種不健康 的需求,用更有用、更有幫助、更理性的需求來替代它嗎?答案是絕對可以,向「靈活的偏好」打聲招呼吧。

「偏好」是你在表達自己希望發生什麼事的同時,也接受它不一定會發生的事實。你陳述你的願望「我比較喜歡○○○」,然後稍微抑制這個需求「但不是非要○○○不可」。

表達偏好時,可以使用「我希望」、「我比較喜歡」、「我想要」,或其他類似的話。但是你不能只說這前半段,還必須加上「但是我不一定要擁有它」來抑制這種偏好。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是陳述你的偏好,卻沒有抑制它,時間一久,你就會把它重新變成需求,這是相當危險的,「但是」和它後面的內容,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有偏好當然沒問題,每個人對事物本來就會有偏好。我們喜歡去哪裡度假、喜歡吃什 麼食物、喜歡別人怎麼對待我們、希望生活過得如何、在某些特定時間想去哪裡、想要達到的目標等,甚至是對於人們靠近我們的距離,在什麼距離內會感覺私人空間受到侵犯。

只要我們能維持自己的喜好,就能保持健康的心態。但很可惜,人類有一種生物學傾向,很容易把強烈的偏好轉化為要求。某件事情對我們來說越重要,我們就越容易用「必須」和「絕對不行」來表達。

這通常適用於比較大的範圍,像是尊重、人際關係、成就(或缺乏成就)、生活事件等。我以前常說:「拜託,沒有人會因為一杯咖啡而感到煩擾。」但後來我得停止這麼說,因為真的有人會因為咖啡而感到無比煩躁。

我有一個客戶,一個非常嚴格的公司執行長,他非常習慣別人執行他的命令。就算他只是比喻性的說「跳」,底下的人也真的會跳。當他說「用這種方式做」,人們就會按照他說的方式去做。他並不是一個非常不理性的人,只是當老闆後,就成了要求很多的老闆。然而,當說到咖啡時,他就失去了理性。

他喜歡來自某一間連鎖店、某一種特定風格、含有某一種非乳製品植物奶的咖啡,所有細節都有一定的講究,如果沒有符合這些元素中的任何一個,他就會大發脾氣、吼叫、 咒罵、踢翻椅子。他不只當下很生氣,之後還感到羞愧和尷尬,再花一大筆錢買巧克力和鮮花去道歉。他說:「我一定要喝我指定的咖啡。工作要照我的方式做,咖啡也必須照我的方式做。」

只不過,在咖啡店裡,他不是執行長,他是顧客,而且是一位非常粗魯的顧客。

他的行為並不是遷怒,他在其他方面也沒有壓力(我們確實探索過這一點)。他只是把他作為老闆的要求,擴展到了他不是老闆的領域。

為了能夠在當地的咖啡店裡露面,而不必抱著一大束道歉用的康乃馨,他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 ─ 雖然他喜歡某種特定形式的咖啡,但他不必非得到那樣的咖啡不可。

偏好取代要求,才能健康面對情緒

偏好與要求完全不同,它是靈活且理性的,比要求更加符合實際狀況,帶有偏好很合理,而且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偏好是通往健康心理的途徑,接受你的偏好,就是解決教條式要求的方法。

喜歡事情在掌控中,這完全沒有問題,只要你接受,你不必隨時隨地掌控一切的事實就好;希望你的伴侶尊重你也很好,只要你接受,他們並不需要也可能不會無時無刻都很尊重你(特別是如果你和他們一樣憤怒和無禮);希望每件事都很完美,這種想法絕對可以接受,只要你很清楚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頂尖、卓越,至少並不是一直都能如此。

當事情失去控制時,你可能會擔心;當伴侶不尊重你時,你可能會沮喪;當你盡了最大努力,卻沒有達到你設定的目標時,你可能會失望。但是,這些情緒表達都比焦慮、憤怒,或羞愧更加理性。

當你持有某種偏好,在面對逆境或挑戰時,你仍然會有情緒反應,但這種情緒是健康的。它或許仍是負面情緒,但將是理性的情緒。這表示你表現出來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也將是理性的,也就是說,將會更符合你的需求,或對你和他人更加有幫助。

例如,如果一個人要求他的伴侶或朋友必須尊重他,那麼當他感到不受尊重時,就很有可能會生氣。這表示他對任何沒有表現出尊重的情況,都可能會大喊大叫、勃然大怒,或強迫別人尊重他們。然而,當你是偏好被尊重,但也接受伴侶或朋友不必尊重你的時候,你可能會因為不受尊重而感到沮喪,但並不會生氣。你的感覺會不一樣,行為也會跟著不一樣。首先,你的嗓門會小一些,不會吼叫,而且會比較冷靜、比較願意溝通。

而且,奇妙的地方就在這裡,當你提出你喜歡的事物,但同時能接受你不必非擁有它不可時,你就更有可能得到它。雖然不保證,但可能性大很多。

記得我說過,如果你要求自己必須通過考試,你可能會讓自己變得很焦慮,複習不好、睡不好,當天沒辦法發揮出最佳實力。那麼,當你認為你很希望通過考試,但也接受你不是非通過考試不可,那麼面對這個考試時,你就會更冷靜。你當然會擔心,但不是焦慮,這樣一來,你的複習和睡眠都會得到改善,然後就能對當天的表現產生正面的影響。

當你希望別人尊重你,但也接受別人並不一定要尊重你時,你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方式,反而更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當你想要成為最好的,但也接受你不必非如此不可時,你依然會有動力去做好,但你將不必帶著恐懼和失敗的壓力,意思就是,你反而更有可能發揮出最佳狀態。就像前幾天,我診所裡有位客戶說的:「我仍然會督促自己,但不會把自己逼到崩潰邊緣。」當你希望(但不要求)生活更好,但也接受當下的現實,你就把自己從憂鬱中解放出來了,而且你也更有可能採取行動來改善命運。

這種偏好(接受你不是非擁有這項事物不可),意謂著你比較可能獲得正向的情感和行為結果 ─ 不僅是對自己,對他人也是如此。

*內容授權自《終結毒性思考》,作者為丹尼爾‧弗瑞爾(Daniel Fryer),采實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靠肌力減肥必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健身教練推薦超商食品減重菜單
居家辦公 / 如何安排有效率的每日行程?心智圖 9 招讓你變「時間管理達人!」
一個小巧思就能改變家中氛圍!自製2種居家香氛好看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