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之稱的「綠建築」到底是什麼?九大指標有哪些?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代社會,除了節約減碳、資源回收,也開始追求更全面性與舒適度的居住環境。以環保、節能、永續為出發點,再依據各國所處緯度的不同所設計的「綠建築」,漸而興起,但到底什麼建築可被稱為「綠」呢?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四季氣候宜人,因為地理環境因素,能源供應和水資源利用一直是個重要的課題。「綠建築」的規範雖然會隨著各國能源、資源及環境條件之別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各國對於建築開發的訴求,都有減少環境負擔、環境共生共榮共利的共通點。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各國對於綠建築評比不同 但皆秉持「愛護環境」的共同理念

全世界約有超過 20 套的綠建築評估方式,台灣為第四個實施具科學量化國家,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獨立發展且適於熱帶及亞熱帶,且最特別針對高溫、高濕氣候的綠建築評估系統。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定義,綠建築是指:「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

「綠建築標章(EEWH)」花費最少的資源建造,產生最少的廢棄物

EEWH 是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的縮寫,例如使用可回收鋼構建材與寒帶木材,避免使用鋼筋混泥土減少 CO2 的排放等。

為有效推廣及落實 評估指標需考量以下

  • 確實反應資材、能源、水、土地、氣候等地球環保要素。
  • 要有量化計算的標準,未能量化的指標暫不納入評估。
  • 項目不可太多,性質相近的指標盡量合併成一指標。
  • 平易近人,並與生活體驗相近。
  • 暫不涉社會人文方面的價值評估。
  • 必須適用於台灣的亞熱帶氣候。
  • 應能應用於社區或建築群整體的評估。
  • 應可作為設計階段前的事前評估,以達預測控制的目的。

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項目有哪些?

主要分為 4 個大指標群及共 9 個細分指標,想取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至少須審核通過其中「日常節能」及「水資源」兩項指標。

「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提升綠建築水準

2007 年台灣開始推動綠建築分級制度,取得綠建築證書資格核發的標章後,還會依建築規劃的程度,依序分成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大級別。

結論,綠建築是指「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以健康、舒適的生活為首進行的環保設計,為了達到與地球共生共榮的目的,也是追求永續發展建築設計的概念。

文 / 許筑婷 圖 / 吳翌華

延伸閱讀 :
從疫情看環境 環保防疫不衝突
「自然生態營」零距離互動體驗!推娃娃車也能玩,還不快揪團報名?
藍蛸章魚哥現身!坐鎮潮境海灣 可愛模樣 High 翻天